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律师团体文化浅析/薛建园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1:05:40  浏览:89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律师团体文化浅析

江西赣鹰律师事务所 薛建园


时下业界关于律师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已经广泛感染于每一位律师同仁,查看相关的报刊杂志或者上互联网搜索律师文化条目,即可发见许多专家学者及律师同仁关于律师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的真知灼见。受此启发,本文尝试对律师团体文化现象作一剖析,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律师团体文化的含义及产生形成过程
文化,是人类在其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由相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为表现载体,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导向与约束作用。律师文化是人类一般文化的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也具有其特有内在特征。律师文化是律师群体在法律服务实践中所创造并为广大律师所认同与遵从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和总称。而律师团体文化则是律师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是核心部分,是律师事务所全体成员所创造并认同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蕴含有律师群体文化的特质,又明显地反映出律师个体文化的要素。
律师团体文化产生于律师事务所成立之时,形成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过程中。律师团体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方式一般有二,一是移植,二是自创。移植,就是将律师群体文化以及其他律师团体文化通过嫁接改造,引入于本律师事务所所用;自创,就是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主任以及合伙律师等)以自身特有的文化品质,结合律师事务所的实际,创造出其特有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为律师事务所之用。自创,是律师事务所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的主要方式,移植而来的外来文化,需要通过自创而消化、内化于自身,才能形成自身的文化品质。
律师团体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过程,决不是律师事务所一成立,其团体文化就能立即形成。就是说,律师团体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积聚、规范、外现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律师团体文化的形成主体是事务所的全体成员,尤以资深成员为主。资深人员个人拥有的积极向上的价值理论与健康有序的行为规范,对事务所健康的团体文化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通过暗示、模仿等形式,逐步转化、内化为事务所其他成员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久而久之,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与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就能在事务所的其他成员中体现出来,于是之,事务所的团体文化日趋成熟、定型,且成为引导律师事务所及事务所全体成员健康地向前发展的文化力量。
二、律师团体文化的内涵
律师团体文化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上。价值理念反映的是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指导思想,行为规范反映的是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行为模式。
律师团体文化的价值理念律师事务所发展的指导思想,构成这一指导思想的板块有:
1、政治信念。政治信念是律师团体文化的灵魂,它决定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既是律师事务所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律师团体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正义感。律师的服务手段是法律,律师是依据法律来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的。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律师团队,不会畏权势,不会媚金钱,给委托人体验的是一身正气。
3、使命感。律师的服务是给弱势群体以法律支撑,而不仅仅是谋生之手段。富有使命感的律师团队,能给委托人以希望。
4、全局意识。律师既是法律服务人员,同样是社会纠纷的化解员,社会矛盾的协调器。律师服务的全局意识要求律师在从事法律服务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把自身的法律服务自觉地与国家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多赢局面。
5、求真意识。求真意识体现的是律师的敬业精神,法律讲求的是证据,证据规则要求证据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但并不是所有的证据都能反映客观事实。因此,求真就要求律师穷尽一切事实,以让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趋于吻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委托人的合法要求。
律师团体文化的价值理念中的上述板块,内含于律师团体文化之中,它通过律师个体法律服务的细节反映出来并起着支撑律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的梁柱作用。
律师团体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也就是律师事务所的制度文化,构成律师事务所的制度文化的板块有:
1、收案制度。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委托人委托的是律师事务所而非律师个人,律师个人是受律师事务所的指派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所以,收案应当由律师事务所统一办理,包括统一收案,统一登记,统一收费,统一出具函件,等等。这一制度是律师团体文化的首要内容,是律师事务所规范化服务的第一要求。
2、服务流程。律师事务所接受代理后,其后的服务流程应当是规范有序的,包括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协议,指派律师进行代理事务,受指派律师从事代理事务,如进行调查、与相关人员沟通、出庭或参与协商、调解、拟定提交法律文书(如代理词)、收执相关机关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归档成册等过程。
3、识别标志。这是律师团体文化的个性特征,是律师事务所区别于其他组织和其他律师事务所个性化标识。它由所名、所徽、所名题字、用稿纸、公文包、法律文书式样等等组成。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实现了事务所工作人员的统一着装,这也是律师事务所识别标志的重要载体。
4、协作。法律服务的方式决定了律师工作的个体性色彩,但个体性服务并不是说律师的法律服务不需要协作。律师事务所的所有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状态,即表面上个体性服务,而实际上是团队协同作战的结果。
5、沟通。沟通几乎涵盖了律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与委托人的沟通,与法官、检察官等的沟通,与同行的沟通,与上级司法部门的沟通(报告)。等等。掌握有效的沟通手段,既是律师团体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律师有效工作的主要方式。
6、培训。律师事务所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律师更是一个学习型的职业。培训,既有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有新老律师间的传帮带。既有本所组织的集体学习,也有外出参加专门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律师团体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以分析的是律师团体文化的软件构成,律师团体文化还离不开硬件支撑,没有硬件做支撑,律师团体文化的软件则很建立起来。律师团体文化的硬件,包括办公用房、办公设施设备,如电话电脑传真,局域网,办公用件,健身器材等等,这些硬件设施与律师团体文化的软件一起构成律师团体文化的整体。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高校招生录取秩序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中介招生诈骗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高校招生录取秩序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中介招生诈骗的通知

教学厅〔200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为进一步落实今年高校招生重点治理任务,加大防范和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打击中介招生诈骗活动的工作力度,确保高校招生录取正常秩序,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审查普通高校招生资格。除经我部批准具有2007年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分校办学点外,其他任何学校和单位均不得招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也不得挂靠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招生。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为无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安排计划参与招生,并要反复提醒考生注意了解招生学校确实是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
  二、严格督查民办高校切实按章程招生。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民办高校不得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擅自调整、变更本校招生章程和招生广告有关内容。民办高校的法定代表人要对本校招生章程执行情况和广告发布情况负责。独立学院的举办者要加强对独立学院招生全过程的监督。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民办高校按照此前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的招生章程执行,并对其招生广告发布情况进行检查。严禁民办高校发布与经过审核备案的内容不相一致的章程或广告、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违规承诺录取等方式吸引欺骗考生入学。
  三、严禁高等学校违规录取考生。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计划。未经我部同意,不得擅自扩大本省(区、市)、本校本科和高职(专科)招生规模,严禁超计划招生。严禁高校组织在校学生(学员)、雇用社会人员、委托中学教师或中介机构组织生源和介入招生录取工作。严禁高校避开省级招办违规录取学生。严禁高校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或名义向考生或家长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
  四、认真做好录取考生信息确认工作。2007年对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录取的参加全国统考的本科层次考生,各省级招办要根据录取考生名单,统一印制《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并加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原则上三日内向有关高校寄送录取考生名册和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高校负责将《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连同录取通知书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同时,省级招办还要采取措施,确保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其所提供的途径查询和确认本人的录取结果。
  五、加强对涉嫌招生诈骗的查处。各省级招办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招生网络有害信息监察制度,一经发现涉嫌招生录取中介诈骗行为的信息,凡涉及本行政区域内高校的,必须立即核查,并通报省级公安机关网监部门予以处理;涉及非本行政区域内的,立即报告我部(高校学生司)。各省级招办和高校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类招生诈骗活动,妥善处理因诈骗事件可能引发的事端。
  六、做好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准备工作。为确保今年录取考生顺利完成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各省级招办须在9月1日之前按规定向我部全面、准确、规范上报各高校在本行政区域内录取的所有考生(包括统考、保送、单独考试录取的考生等)录取数据库,实施高职(专科)层次补录的省份应在9月30日前完成补录工作,并及时上报补录数据。对高校违反规定录取的考生和省级招办未报送录取数据的考生,将一律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
  七、做好防范、打击招生中介诈骗宣传工作。各省级招办和高校要把防止招生诈骗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生动、有效的形式,主动宣传高校招生政策、程序和纪律,并且要把有关方面查处的非法招生中介诈骗典型案例向考生及家长进行反复、广泛的宣传教育,促使考生和家长认清非法招生中介的虚假欺骗性质,避免上当受骗。请各省级招办把本省(区、市)该项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于7月底前报我部(高校学生司)。
  八、我部将对招生管理不严,办学秩序混乱,违规体制外招生和乱收费,以及出现严重不稳定事件的高校,建立招生、办学秩序不良记录档案,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下年度限制招生或暂停招生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违法违纪招生案件,要严格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对发生与招生录取挂钩乱收费的高校,要先责令其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再进行组织处理,对参与非法招生中介活动的工作人员,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依法依纪作出严肃处理。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速将本通知转发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高校。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十九日

北京市农业联产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办法

北京市政府 农林办


北京市农业联产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办法
市政府 农林办



第一条 为正确、及时解决农业联产承包合同纠纷, 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根据《北京市农业联产承包合同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业联产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本办法所称农业联产承包合同( 以下简称承包合同),是指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为从事粮食、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经营活动, 以承包的方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第三条 区、县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 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 负责本区、县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仲裁委员会由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为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仲裁委员会设仲裁员, 办理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第四条 仲裁委员会仲裁承包合同纠纷, 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当事人双方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五条 仲裁承包合同纠纷, 实行回避、公开处理和一次裁决制度。
第六条 当事人认为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有权申请其回避。
仲裁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 应当申请回避。
仲裁员的回避, 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七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应当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当事人参加仲裁, 其负责人为法定代表人。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家庭作为当事人参加仲裁, 其户主为代表人;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专业场( 队、组) 作为当事人参加仲裁, 应当推选一人为代表人。
承包合同纠纷当事人, 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参加仲裁。委托他人代理参加仲裁的, 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九条 承包合同发生纠纷, 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 可以向所在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申请调解; 1 0 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 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向所在区、县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 应当提交仲裁申请书、承包合同、鉴证书或公证书以及有关证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 应当在7 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申请仲裁的一方是申诉人, 被申请仲裁的一方是被诉人。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一、经济合同纠纷、民事纠纷等非承包合同纠纷。
二、未经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调解, 或正在调解尚未满10日的承包合同纠纷。
三、超过时效的承包合同纠纷。
四、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承包合同纠纷。
五、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或者仲裁已经终结, 当事人又申请仲裁的。
第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后, 应在5 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诉人。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 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诉人不提交答辩书的, 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第十三条 复杂的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由仲裁委员会指定3 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处理。仲裁庭评议案件,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简单的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可以由1 名仲裁员处理。
第十四条 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实行开庭处理。开庭时, 仲裁庭或仲裁员应当认真听取申诉人陈述和被诉人答辩, 严格审查核实有关证据, 征询当事人双方的最后意见, 并依法作出裁决。疑难案件由仲裁庭评议提出意见, 报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
经两次书面通知,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仲裁的, 仲裁委员会可以缺席裁决。
第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仲裁承包合同纠纷, 应在2 个月内作出裁决, 并制作裁决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进行现场勘察或者对物证进行技术鉴定时, 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七条 因承包合同纠纷停止生产活动的, 仲裁委员会在处理承包合同纠纷时, 可以裁定先行恢复生产, 然后解决纠纷。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裁决不服的, 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裁决的, 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十九条 承包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不经调解或者仲裁, 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仲裁过程中, 申诉人或被诉人一方或双方向人民法院起诉, 并经人民法院受理的, 仲裁即告终结。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 由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自1991年3 月1 日起施行。



1991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