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实施《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5:28:27  浏览:89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实施《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的规定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实施《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的规定
1995年6月23日,劳动部办公厅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有关单位(名单另附):
JB4732—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以下简称《分析设计标准》)已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劳动部、化学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共同批准,将于1995年10月实施。鉴于该标准与GB150的技术内容不同,设计程序等方面有很多新要求,为确保该标准的正确实施和设计质量,现就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
1.应用该标准进行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必须按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先取得第三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再按本规定取得《分析设计标准》资格后,才准应用《分析设计标准》设计压力容器。
2.为实现压力容器设计既安全又经济的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可采用《分析设计标准》设计。
(1)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0MPa,且壳体名义厚度大于25mm的容器。
(2)设计压力与壳体内直径的乘积满足下式的容器:
PD·Di≥10000
式中:PD——容器的设计压力,MPa;
Di——容器的内直径,mm。
(3)公称容积大于650M3,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球形储罐。
(4)使用GB150规定的设计方法难于确定结构尺寸的容器或受压元件。
(5)按有关标准、法规的规定,须专门呈报审批的容器或受压部件。
3.设计单位采用《分析设计标准》进行容器设计时,应征得容器使用单位的同意,并将容器的操作条件、设计条件、结构尺寸和内装物料的名称和特性(毒性危害程度、腐蚀情况)、使用环境条件以及是否需要进行疲劳分析等报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以下简称劳动部职锅局)备案。
4.采用《分析设计标准》设计的压力容器图样上,应有设计、审核、批准三级人员签字,且三级签字人员均应经考核合格,取得应用该标准进行设计的资格。图样上除盖有《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印章》外,还应盖有《分析设计标准》的设计资格印章。
5.设计单位取得《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资格应具备的条件和程序如下:
(1)申请单位应有不少于3名设计人员(设计、审核、批准各1名)取得《分析设计标准》的个人资格;
(2)申请单位应具备应用《分析设计标准》的设计手段、标准资料等硬、软件条件,经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容委会》)所组织的专家组检查确认合格并出具证明文件;
(3)申请单位持上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并按劳动部《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第四条的规定,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报送同级劳动部门,无主管部门的单位应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
(4)对具备应用《分析设计标准》条件的设计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签署批件(见附件1)并报劳动部职锅局备案、编号,由劳动部发布通告获得《分析设计标准》资格的设计单位名单;
(5)取得《分析设计标准》资格的设计单位,应按本规定附件2的要求,刻制《分析设计标准》资格印章,并将印模报主管部门和同级劳动部门备案;
6.委托《容委会》组织考评委员会,负责《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资格的考核,由《容委会》制定考核细则,报劳动部职锅局批准后实施。考核合格人员由劳动部职锅局发给证书并统一公布名单。
各地实施《分析设计标准》中,遇到问题,可直接向《容委会》反映,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号北楼,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规划院内;邮政编码:100088;电话:010—2032211转517分机。
附件:1.《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资格批件(格式)(略)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资格印章(格式)(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当前严格控制提拔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当前严格控制提拔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在组织实施,地方机构改革工作也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为了防止在地方机构改革前突击提拔干部、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现象的发生,保证精简机构、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
知如下:
一、从现在开始,到地方机构改革之前,与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不再保留或者机构变动部门相对应的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一律不准提拔干部和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个别单位领导班子缺职较多,严重影响工作的,可通过平职交流解决。
二、与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保留的部门相对应的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控制干部的提拔。个别工作急需的,可在规定职数内调整充实。
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职数配备干部。已经超过规定职数的,要逐步调整到规定的职数以内(挂职锻炼的干部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地方各级党群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以及审判、检察机关,暂停从社会上和在机关内部的工人中公开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急需充实工作人员的,可在规定编制内,从其他机关调剂,除个别工作特殊需要的领导骨干外,一般不得从企、事单位调入。
五、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工作,按中央有关规定办理。
六、各级党政机关对机构改革中分流到经济实体的人员,要鼓励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与党政机关彻底脱钩,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干部一律不得在企业兼职的有关规定,不得搞停薪留职、留薪留职。对已经停薪留职、留薪留职的人员,要妥善处理。
七、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对于违反本通知精神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八、地方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的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行。



1998年5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届第59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届第59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6年10月31日